敦煌壁畫對後世的影響(2)

 

敦煌壁畫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

敦煌壁畫反映出佛教東傳記錄。佛教義理深奧,不少信眾難以把握,為了引導眾生體味佛陀說法的奧境,佛教的畫師、信眾及中國藝術家發展出圖解佛經故事的經變畫講經說理,為描繪世界創造了無限的空間,可算是當時的百科全書。

張大千於1941往敦煌,開始兩年佛畫潛修工作,完成壁畫摹作276幅。並於中國台北巴黎東京等舉行張大千敦煌壁畫摹本展覽及印行《大風堂臨撫敦煌壁畫》畫冊造成轟動。由於參觀的人數踴躍,使這些失傳達千百年的繪畫傳統,成為當時最新的審美品味。

       敦煌壁畫集中古美術史的大成,它代表中國北魏至元代千多
年來美術的發展,使國人普遍注意敦煌壁畫的文化價值
 【資料來源:1997年11月蘇富比拍賣公司】
 
	物料方面大千在臨摹敦煌壁畫時有喇嘛畫僧的協助。
五位喇嘛畫僧主要的任務之一,便是準備畫布。他們先將畫布拼接得
天衣無縫,再繃在木框上,為了易於著筆,要塗抹膠粉二次,用大石磨
蚜七次,才算完工。
 
	此以,佛教壁畫的顏料自有其傳統,絕不是傳統中國畫工所熟悉
的。張大千僱請童工先將青海買到的各色礦物顏料磨細,再提取不同深
淺的石青、石綠或硃砂,使用時必須製作膠水來調和色粉。畫布上粉底
,適合工筆設色,經適五十餘年之後,石青、石綠及硃砂等顏色,依然
鮮艷如新。
 
回莫高窟壁畫